原标题:秦皇岛落水女孩事件一再反转之后,是被新闻欺骗的公众
昨天早上看见一个热搜, #秦皇岛落水被救女孩家属道歉# ,点进去扫了一眼后,我瞬间就生气了。
事情本身不复杂,一个十七岁男孩见义勇为救了三个落水的女生,自己却被海浪冲走,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这原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却在有心人的操纵之下历经舆论几番反转,被救三个女孩在大众怒火中被不知所谓地贴上了“忘恩负义”的标签后,几经反转澄清,终成一地鸡毛。
舆论反复反转,谁在推波助澜
“忘恩负义”
那名见义勇为的男孩叫韩兴博。
8月2日,在秦皇岛,17岁少年韩兴博和朋友们在市内西浴场游泳。然而没过多久,一行人就听到海上传来了女生求救的声音,韩兴博没有多想,迅速跳到海里,将3名落水的女孩一一推回岸上,然而自己却因为体力不支,最终溺亡。
事发之后,大家一面惋惜,一面赞扬,网络和现实中的哀悼和缅怀都在进行,大家都称赞着他的义举,悼念着这位舍己为人的小英雄。
但与此同时,网上的传言却变得奇怪了起来,网传三名女子获救后态度冷漠,称不认识救人男孩,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声称“求他救了?”“他没了也是活该。”
本就痛心男孩牺牲的网友们瞬间就被这份冷漠和无情激怒了,一时间网上骂声一片,甚至搜出了所谓的女孩住址,要做勇闯天涯的一片雪花。
也许是因为骂得太厉害了,没过多久,一名自称被救女生哥哥的人,在网上发布了一则道歉视频,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个热搜。
这个道歉没多真诚,内容大意是因为被网爆的受不了了所以道歉,求大家放过云云。视频一出,非但没有平息大家的怒火,反而跟前面的冷漠发言形成联动,被锤成了冷血无情的典型代表,再次引爆了舆论。
一时间,大家激愤不已,怒骂声充斥网络。
事至如此,似乎证据确凿,锤的死死的,但你敢相信,以上种种,竟全是谣言?
谁在推波助澜?
韩兴博家属表示,没有和三名女子及家人接触过,后来对方也没说过不认识韩兴博的话。此后,三个家庭都来到殡仪馆对弟弟表示过悼念,并表示如需要帮助,愿尽力帮忙。
事实清楚,前面的所谓“忘恩负义”都是谣言,但我纳了闷了,这事的流言怎么就传播的这么广,都形成了闭环了。
再往回翻,去看早上的那个热搜,我竟然发现里面发现了传播谣言最广的,竟然是两个媒体,“都市时报”和“观察者网”。
按理说,这两个也算是有影响力的媒体了,怎么就不加调查不加查证的带节奏发这种事呢?
查了一下,发现“观察者网”虽然影响力不小,但它是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闻时评集成网站。换句话说就是私企,虽然是蓝V,但没什么官方背书。
《都市时报》倒是有官方背景,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也出过将运动员举重失败这种事定义为“耻辱”的“光辉事迹”,早有前科。
当然了,官媒私媒都翻车,倒也不能根据这个来断定点什么,毕竟有央媒CGTN造谣袁老去世在先,当前舆论环境之下,当前的浮躁风气之下,媒体翻车屡屡发生,为了追求那点流量,他们能干出什么我都不意外了,6.1亿的阅读,这波节奏带的真是……
流量恶臭,不择手段
要不现在大家都说要“让子弹飞一会儿”呢,现在这舆论反复反转,仿佛把大家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打脸来的猝不及防,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当那些在舆论场上闹得沸沸扬扬,引得大家怒火中烧的所谓新闻,到最后屡屡被证明是造谣时,大家有多心累?当初那满腔的信任和同情在一波波反转之下消耗殆尽,最后消磨掉的是对媒体的信任和那为陌生人仗义执言的一颗热心。
就像那个“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消磨掉公众信任的媒体还能剩下点什么呢?下次再有被害人需要媒体发声时,大家还会给予毫无保留的信任吗?
生活在舆论时代的我们不可能亲到现场去探求事实的真相,总需要通过媒体的调查和采访去替我们构建一个拟态的环境,用新闻帮我们还原世界,可肩负相关职责的媒体还是否记得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大家称赞新闻人总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诚然热点重要,诚然流量不可缺,但新闻从业者怎么能舍本逐末,抛弃最应该坚守的真实呢?打脸来时,删帖了事,这是媒体该做的事吗?
当然,媒体固然有错,但这件事情中最恶臭的,还是那些吃人血馒头的造谣者。或许是时代太过浮躁,或许是流量蒙蔽了视线,短视频的平台上疯狂造谣的那些人,为了流量没有底线,导致起自短视频之上的谣言层出不穷。
而故事的结尾总是类似,造谣者销号走人,只留下舆论被搅弄后的一地鸡毛。
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总会感叹人性之恶。可纵然人性险恶难以揣度,也可用机制予以限制,又是谁纵容了这种恶?在谣言开始弥漫之时,平台有做好相关监测吗?当谣言已被揭穿之后,平台能做的就只有任由造谣者拍拍屁股走人,换号再来吗?
须知,造谣是犯法的!可当谣言被击溃之后,又有几个人为曾经造过的谣付出了代价?除却被害人紧追不舍事例之外,可有相关部门对造谣者进行追责?
纵然网络纷然,流言难禁,那么至少那些掀起过重大舆论波澜的造谣者,不该被轻轻揭过,删号了事。
怎么着,也得杀一儆百吧。
结语
有时候,问题的暴露不是坏事,它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治理和解决。但这两年层出不穷的类似事件,真的让人很疲累了。
信任一再被消耗,感情一再被玩弄,长此以往,我们该如何去相信一个新闻呢?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样的言论,虽是网友戏谑,却让人感到那么的无奈和悲哀。
作者:张文栋 美编:蔡男 推广:杨晓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