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防控不断升级,市卫生健康委呼吁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坚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
这些天,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黄浦机场“大白”们更加忙碌了!上海机场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全覆盖”“三个一律”“三个强化”的防控要求,会同各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加强进出港旅客测温,强化机场客流密集区域的消毒及通风,全力守护旅客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守好上海空中门户,保障机场持续安全有序运行。
黄浦区检察院袁小冬时隔一年,再次来到浦东机场参与防疫工作,见到了很多熟悉的老面孔、老战友,他们中很多人自去年浦东机场开启防疫工作以来,便一直奋战在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防疫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从物资供应到后勤保障,袁小冬身先士卒,切身体会到这一年来机场防疫工作方方面面的完善升级。一方面,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份认证、防护穿戴全面升级,工作证实现了专人专属二维码与身份证信息的双重认证全面覆盖升级。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全程穿戴整齐,佩戴N95口罩、带防护面罩,进入脱衣区前有专人进行消毒并对防护装备的规范穿脱进行指导,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
作为黄浦区T1航站楼的当班组长之一,袁小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协同点位上的同志以及T2航站楼当班小组的同志按照闭环管理的工作要求将旅客顺利转运到指定酒店。
今年与去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前往黄浦区的入境旅客人流量明显增加,考虑到这一因素,袁小冬和T2航站楼的林伸组长每次在出发前往机场的路上,都会根据现有航班信息先做预案,整合T1、T2防疫资源,力求实现旅客转运工作“1+1>2”的效果,确保旅客转运工作整套流程规范、完整、高效运行。在工作中,还会特别注意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航班,确保旅客顺利到达指定酒店隔离观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机场防疫工作是关乎民生健康的一件大事,通过深度参与一线防疫,袁小冬深刻体会到了“防疫无小事”的内在涵义。
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学谦主动请缨参加浦东国际机场的防疫工作。从去年到今年,兢兢业业,今年又来到T2航站楼,这次的任务发生了改变,朱学谦主要负责清点物资和测温工作,清点物资数量认真记录,保证日常防疫工作的正常运转。
由于新冠肺炎变异病毒侵入,防护也比以往更加严格,虽然异常闷热,但消毒隔离意识丝毫不松懈。
区国资委胡斌、经纬集团叶振宇、区旅协李军周密配合,及时化解突发事件。
由于工作需要以及新开隔离酒店磨合等原因,有一次运送旅客的车辆仅T2还有一辆大巴,晚上8点半交接班时,已经有10位旅客在T2航站楼等候发车,其中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三个幼童,其中还有襁褓中的婴儿。晚上9点半,在和T1的组长沟通后,班车司机准备在15分钟后发车,先接T2航站楼的10名旅客,再去T1帮助转运8名旅客,共计18人一同送往酒店。
晚上11点12分,那对带着3个幼童的夫妻希望能把他们五个人安排在同一个房间内,但酒店表示无法做如此安排,一名大人最多只能和两名孩子在一间房间内隔离,因此他们五个人需要被安排在两个房间内。旅客对酒店的安排不满,情绪十分激动,酒店方面也不肯退让,双方僵持不下,现场的接收工作一度陷入停顿。
接到同事电话后,胡斌及时安抚同事,让他和酒店负责接待的人员阐明黄浦区闭环运送旅客的工作要求,同时马上查找区民政局老师的电话,让现场的同事马上致电寻求帮助。在区民政局陈虹老师的协调下,问题得到了解决,所有旅客的情绪都重回平静,现场接收工作恢复正常。
正是由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热心,耐心,细心的各层级工作人员,上下一心,互相理解,互相协助,才能让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稳步前进。
记者 / 高磊
编辑 / 高磊
图片 /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