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021年8月13日江苏无锡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24小时陪着集中“隔离人员”,与“隔离人员”同吃同住;他用实际行动感化集中“隔离人员”,在多重身份中无缝对接却无怨无悔;他说只有妥善安置好、安抚好“隔离人员”,才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王凯,前洲城管中队一名普通队员,7月22日,他有了一个新身份:前洲街道某集中隔离点的“总管家”。说他是总管家,因为他在隔离点具备多重身份,承担不同职责,下面就跟着小编一同走近这个“总管家”。
隔离点筹建员
5层楼,73间房间,1名总协调员,5名医护人员,5名酒店工作人员,6名保安,这里是前洲街道一处集中隔离点。
7月22日,隔离点正式开始启用,为了规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隔离点改造工作,建设标准化“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医护通道、患者通道。每个区域的设计、用料、布置都需要王凯亲自联络协调确定,再加上打扫房间、搬运物品、张贴海报,这些简单的工作做完,往往已是凌晨。隔离点的快速筹建,顺利完成了“平时”接待向“战时”接收隔离的转变。截至目前,已完成48名隔离人员的妥善安置。
跑腿小哥
就在采访间隙,王凯接到一位隔离人员紧急电话,由于母亲疏于看管,导致小孩子磕破了脑袋,需要赶紧消毒处置。王凯二话不说,立马充当起跑腿小哥,到附近医院买来消毒酒精、纱布、胶带等,送到房间帮小孩处理伤口。买药、送餐、复印身份证……这样的跑腿任务从早到晚在隔离点上演过无数次。
心理调解员
城管岗位上的王凯是个硬汉,可是在隔离点他不得不充当一名细心的调解员,需要关注到每一位隔离人员的情绪变化。曾经有一位姓崔的隔离人员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按照规定需要进行“14+14”天集中隔离,但崔某特别不理解,多次情绪激动,提出反抗意见。沟通无果之后,王凯加上了崔某的微信,从政策解释到家人抚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崔某的充分信任,最终安心留在了隔离点。
安全防护员
按照集中隔离点的防护操作流程,除了日常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等把关工作外,隔离人员的进出安全是总管家最关心的。隔离点每个房间都安装了门磁系统,只要人员有串门、外出等动静都会通过系统发送警报。为防止疏漏,王凯在短信、微信和电脑上多渠道设置门磁系统通知,保障隔离人员进出安全。
一名准爸爸
1991年出生的王凯在城管系统工作了整10年,他说自己是个老城管,吃苦耐劳、坚守一线没有问题。不过,现在的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一名准爸爸,王凯的妻子目前怀孕6个月,正是需要家人照顾的时候,然而从8月6号起,隔离点采取全封闭管理,王凯已经在这里住了第五天,照顾不上家庭,他内心愧疚,对于妻子和大女儿的思念就只能寄托在空闲时候的视频通话中。
一名新党员
得知王凯的妻子身怀六甲,上级领导曾考虑安排他去其他岗位,留出时间照顾家人。然而与妻子沟通之后,王凯毅然决然地决定留在集中隔离点。他说,妻子非常支持我,作为一名男子汉,既然她都这么说了,我心情澎湃,无法拒绝!作为一名去年11月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党员,王凯坦言,这次疫情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前洲街道上下一心,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将防疫措施提标升级,扎实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全街道218个机关志愿者上一线、423名社区志愿者守前沿、500多名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主战场,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墙”,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强大合力。(江南 孙权)